找到相关内容131篇,用时1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试谈藏族成文习惯法规的历史渊源与藏传佛教戒律之间的内在关系

    五戒”,指五种制戒。为在家男女所受持之五种制戒。即:(1)杀生,(2)偷盗(不与取), (3)邪淫(梵行),(4)妄语(虚诳语),(5)饮酒。又作优婆塞五戒、优婆塞戒。在小乘经量部中,受三归依即成优婆塞,准许五戒分别受持;说一切有部则须先受三归依,后具受五戒,始名优婆塞,故不许五戒分别受持。五戒之中,前四戒属性戒,于有情之境发得;后一戒属遮戒,于情之境发得。又前三戒防身,第四戒防口,第五戒通...

    索南才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70161820.html
  • 律藏漫谈

    居士净信的一段因缘和迦露比丘梵行的一段说话。  四、汉译的资料  汉译的律藏资料,古来就有所谓四律五论,其实完全的律藏共有五部而且系统也很判明。此外复有不完全的广本和仅列戒条的波罗提木叉多部。现先将...为钱)或有价物资⑷有盗心⑸移动位置(离本处) 。六事是:⑴自想⑵亲厚想⑶暂用想⑷重要物⑸有盗心⑹离本处。设若欠其一,则只科偷兰遮罪或变成突吉罗罪。不与取,而不犯盗罪的有如下的九种情形:⑴以为自己...

    清 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42162898.html
  • 戒律思想之发展

    不同的,是第五戒。这和其他宗教比较,卽:摩奴法典里乃说着不杀生,不妄语、不偷盗、不梵行(不淫)和不贪瞋。「包达夜那」法典乃举有不杀生、不妄语、不偷盗、忍耐和不贪五种。「钱多佉耶奥义书」乃举出苦行、慈善...物品)来忏悔。舍堕的「舍」是舍物品的意思,「堕」是堕地狱的罪的意思。  第五类是「单堕法」(Hacitiya 波逸提)。此如前项有关财物之罪,而是有关妄语、两舌、杀畜生或饮酒等执着心烦恼之罪,内容有...

    上田天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42762904.html
  • 佛说十善业道经注

    尊复告龙王言:若有菩萨依此善业,于修道时,能离杀害而行施故,常当财宝,无能侵夺,长寿无天,不为一切怨贼损害。离不与取而行施故,常当财宝,无能侵夺,最胜无比,悉能备集诸佛法藏。离梵行而行施故,常富财宝,...嗅香而长养故,为天帝释乐神;五阿修罗,此云天,果报类天而天故;六迦楼罗,此云金翅鸟;七紧那罗,此云非人,为天帝释歌神;八摩喉罗伽,此云蟒神。  △四以众生为证。  今大海中所有众生形色粗鄙,或大或小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54865308.html
  • 周叔迦:唯识研究(2)

    ”,便是如来在不正法中、恶道中、梵行中而得最胜的安住,所以甚深。十是“自体甚深”,便是如来以后得智遍行于一切境界中而却无分别,一切不行,所以甚深。十一是“灭惑甚深”,便是在菩萨位因为恐怕堕到二乘涅盘...。这“后得智”却有“见分”也有“相分”,因为这智所观察的,只是相似真如的形相,而不能真实见真如的本性。这相见道又有二种:一是“观安立谛”,就是观一切平等的真理;二是“观安立谛”,就是观种种差别的真理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1668372.html
  • 妙法莲华经字词注释(2)

    雜,杂。【梵行】意译净行。即道俗二众所修之清净行为。以梵天断淫欲、离淫欲者,故称梵行;反之,行淫欲之法,即称非行。娑罗门将一生分为四期,其中第一期即称梵行期(梵brahma -ca^rin ),于此期间,其生活遵守不淫之戒,并学吠陀、祭仪等。于佛教以不淫,受持诸戒,称为梵行。又于长阿含卷九‘十上经’,以具足禅,于八解脱中,逆顺游行,称为梵行具足。大方等大集经卷七不眴菩萨品、大宝积经卷八十六大神变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82969033.html
  • 于上海玉佛禅寺禅学讲座备课笔记

    出世的正因。 八关斋戒的内容: 一、不杀生; 二、不偷盗; 三、不梵行; 四、不妄语; 五、不饮酒; 六、不著香花鬘,不香油涂身;...》(观众生品)“从无住本,立一切法”时说:“法无自性,缘感而起,当其未起,莫知所寄;莫知所寄,故无所住;无所住故,则有无,非有无而为有无之本。” 六祖禅“三句口诀”之经证 无念为...

    净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23669359.html
  • 由中台事件之教训—论述戒律与法律的互动关系

    觉得犯  者的行为,己经不合乎僧团的基本道德标准,那么就请他脱  离僧团。做到这一步,波罗提木叉的功能就算完成了。接下  来,如果这种行为在世人眼中还能接受(如犯“梵行”波  罗夷罪,但不是与有配偶者...不合  于佛法“暴力”的精神外,亦因僧团的制裁功能不必跟国  家的司法权抵触。  对宗教友善的国家,通常会有一些适度停止国家权力用  在宗教团体中的措施,例如:免除宗教团体缴纳税金的义务  ;但僧尼亦...

    释昭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72070403.html
  • 戒律与政治、法律原理之同异

    财产权而言,戒律同样置前者于优位。这可从根本五戒之以杀生戒居首,而偷盗戒其次的顺位中窥其端倪。有一点值得注意的:声闻具足戒的波罗夷法,无论男女,都以「梵行」 (亦即淫行) 居首,杀等反而在第二顺位以下...良好的对治作用。故虽经文本义,却属本义之延伸诠释,而颇符 108页 合佛教「平等」之理念。 佛陀无法将这种「阶级平等」的理想推展于僧团之外,因为这...

    昭慧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4374069.html
  • 八关斋戒的受持与功德

    斋戒。   (2)诸比丘!梵行圣者作是念∶   诸阿罗汉,尽形寿,无贪取意,离不与而取。仅受与取物,作意为与取之物。彼等盗贼,行为无有瑕疵。   汝等无贪取意,离不与而取。仅受与取物,作意为与取之物。汝等盗贼,行为无有瑕疵。如是尽一日一夜受持,如阿罗汉之清净,守持此第二斋戒。   (3)诸比丘!梵行圣者作是念∶   诸阿罗汉,尽形寿,不做不净行。汝等所作如梵天。汝等远离世俗之淫欲。 ...

    法增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63884600.html